为什么狂犬病的潜伏期有长有短?它的致死率真的有那么高吗?

狂犬病是一种让人既熟悉又恐惧的疾病,其死亡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然而,科学的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狂犬疫苗来预防这种致命病毒。

那么,狂犬病毒究竟是什么呢?狂犬病由狂犬病毒引起,属于弹状病毒科。尽管医学技术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一旦狂犬病发作,依然无法治愈。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狗可以携带狂犬病毒,猫、狐狸、狼甚至其他患病动物都有可能成为病毒宿主。

狂犬病毒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因此表面健康的宠物也可能携带病毒,只是尚未发作。人们常识性地在被宠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因为狂犬病毒直接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包括疼痛、狂躁、恐惧风水和自残等症状,通常在一周内导致死亡。

为什么狂犬病难以治愈呢?当宠物抓咬撕裂皮肤时,狂犬病毒在受损肌肉内暂时潜伏,随后沿神经系统向大脑移动。一旦进入大脑,它会迅速复制并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引发一系列症状。中枢神经一旦被破坏,人将迅速死亡。至今,医学上无法在病毒进入大脑后而不损伤中枢神经的情况下有效杀灭病毒。免疫系统在抵抗病毒时,也可能无差别地损伤神经细胞,这解释了该病高达百分之百的致死率。

狂犬疫苗是如何被发明的呢?在与狂犬病的长期斗争中,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开发了疫苗。他通过反复实验,发现一种方法让动物产生抗体。1885年,巴斯德用这种减毒疫苗成功治疗了一名被疯狗咬伤的男孩。经过不断实验,第一只狂犬疫苗在1889年问世。

最后,提醒所有爱宠人士,为宠物注射疫苗既是对它们的保护,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Tags: